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甘谷天气预报最新_甘谷天气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重阳节有什么习俗2.吉林天水旅游景点介绍 天水景点大全旅游必去景点3.水的介绍作文4.k226广州到兰州经过哪些站?求告知5.谁能提供秦氏家族的家谱即六出祁山请看下面的详情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

1.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2.吉林天水旅游景点介绍 天水景点大全旅游必去景点

3.水的介绍作文

4.k226广州到兰州经过哪些站?求告知

5.谁能提供秦氏家族的家谱

甘谷天气预报最新_甘谷天气

即六出祁山

请看下面的详情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一、诸葛亮“六出祁山”对“北定中原”的有利因素.有利因素诸多,择其重要以论:

1、自然因素.陇右东与秦川相接,依丝路古道(即关陇大道)、渭河一线相通.素称秦陇一线唇齿相连,天水南可自阴平古道,江汉之线,双道直通川蜀江汉.汉中、陇右是当时蜀汉北铙曹魏的双大门.汉中已有,再取陇右,则蜀汉进攻查双管齐则,形成钳形之势.若是防守,可双门紧闭,拒曹兵于门外,万无一失.曹魏也难以实现得陇望蜀之美梦.西连河湟,北通大漠,可与广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连成一片.尤其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是关中通往西域的第一站咽喉重地.翻陇山入秦川要比翻秦岭阴容易得多.从地形上分析,这里处在六盘山地、陇中黄谷相连.渭河谷地横贯其间,嘉陵江、西汉水谷地平缓由陇入蜀.东有陇山屏障,西有河湟天险,南可退走川岷江汉,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回旋余地,是屯兵作战的天然重地.

2、经济因素.天水市现总面积14267m2,耕地593.3万亩,人口2720000.渭河干支平均年径流量12.84亿m3,嘉陵江干支平均年径流量5.47亿m3.地下水达1.6亿m3.含水层厚达4-15m.年降水达156亿m3.故以“天河注水”盛名于世.年均气温10.5℃.7月最热,最高温38.2℃,1月最冷.最低温-19℃.春季冷暖多变幻,常有倒春寒;夏热无酷暑,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秋季降温速,秋温低于春温,阴雨天气多;冬冷无严寒,气候干燥,雨量充足,水丰富,在三国时期,人中尚少,粮产量丰盈,是提供屯兵军粮的粮库.故有诸葛亮“陇上刘麦”的佳话.同时山原广阔,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27.42%,林地面积874.41万亩,是黄土高原上的绿洲,被誉为“陇南林海”,“林泉之冠”.三国前,这里水草繁茂,是天然牧场.公元前九世纪秦祖嬴非子在这里为周孝王放牧繁息战马,为周孝王中兴,起了重大作用.所以天水是繁息战马的丰盈宝地,自然是诸葛亮伐魏前线所需战马的良种场.加上丝绸之路开通长宁驿、弓门砦 、降陇城、秦亭、街亭、略阳、成纪、显亲、清水、绵竹、上邽 、新阳、冀城、洛门等陇右古镇上,西域商贾往来贸易,使市场经济繁荣.这都是诸葛亮伐魏的有利因素.

3、文化因素.天水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详地.传说人类文明始祖三皇之首伏羲氏出生在这里,故称“羲皇故里”.《易系辞传》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鲁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太吴庖牺氏,凤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日毕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氏于成纪(今天水一带).”据考察,天水渭河及其支流两岸现有史前文化时期原始先民聚落址达500余处,同时出土万件遗物,有些与伏羲氏族文化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西山坪,武山付家门等遗址的发掘得到证明,其人头蛇身饰文的彩陶器皿和伏羲氏族图腾崇拜完全一致,说明天水乃至陇右一带在史前文化时期有一支以蛇为图腾崇拜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伏羲氏功盖千秋,伏羲氏族文化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伏羲氏族兴起于陇右,后随迁徙,翻陇山,进关中,徒陈仑.再沿渭水东进,定督陈州(今宛立).为华夏民族的文明起到肇启作用.伏羲氏族未入中原者,父系氏族社会就以炎帝族为号.炎帝族姜姓,黄帝族姬姓.《国语》云:“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姬”从“女”,说明以母系为血统.“羲”、“姜”、“羌”从“羊”,说明均为牧羊族.《帝王世纪》云:“昔少典娶有娇氏,名曰女登,威神龙于华阳之常羊,生神龙烈山石室”.《大荒西径》云:“有氏人之国,炎帝之孙名灵恝,灵恝生氏人.”说明氏人也是羌人分支.那么陇右氏、羌亦是伏羲氏、神龙氏、轩辕氏之后裔.从上看三皇皆发端于西部,后因迁徙、争战进入中原,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基石,荆襄名士之首、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岂能对此无睹.

其次,周氏族兴起于雍地周原.联合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伏羲氏先天八卦启示下,演出后天八卦,为《易学》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1066年,在姜氏吕尚辅佐下,联合彭、濮、庐、徽、蜀、庸各族,会师牧野,是纣兵70万倒戈,在一月内,攻入朝歌,使腐败而失去民心的商纣覆灭.而八卦学说是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宇宙观、辩证法,它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一直指导着各项事业,对军事战略思想尤为重要,无疑对荆襄士族知识分子有教益和影响作用.作为荆襄名士诸葛亮一定教益非浅.而在他后来的兵战中亦灵活运用.

其三,陇右是先秦文化的发源地.秦人祖先本是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帝后裔女修,女修吞玄鸟蛋生大业(即皋陶).皋陶之孙大费(即伯翳)参与大于治水有功,舜给他赐姓赢.大费子孙居中原夷狄,“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载,大约殷周末期,大费后裔中,“在西戎,保西垂.”唐《括地志》说西陲在“秦州上邽县西南90里”.后人认为是今礼县红河流域.中苗裔非子居犬丘,善养马,犬丘人告周孝王.陇右山谷,“其坂九回,清泉四注,”水草丰盈,是繁息战马的佳地.《史记?秦本纪》云:“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今其后亦为朕息马,朕其封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故孝王十三年将谓之交陇右一带封给非子专营牧马事业,为周王室附庸,筑城邑为秦.秦亭火置为秦国的兴起与发展,起了典基和用.周励王腐败,西戎反叛灭犬丘秦氏.周宣王委秦赢之孙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西戎所杀.宣王又派秦仲五个儿子攻西戎,收复失地,并委长子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周幽王死于诸侯战乱.庄公子秦襄公率兵救周,护送平王东徙洛邑有功,封襄公为诸侯,又赐歧以西之地予秦.秦从此势力发展到陇山以东.秦文公三年(前763)以700人东猎至渭,紧接伐戎,势力速达歧.秦穆公选贤举能,修兵备战二、三十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法商鞅,展.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於内,一举灭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对后世不能说没有影响.诸葛亮安能不效法秦公出陇右而入秦川,完成统一大业乎?

其四,天水人隗嚣少仕州郡,后为王莽国师刘歆引以为士.刘歆死后回故里.王莽倒行逆施引起全国反对.新市人王匡、王凤揭竿举起绿林起义大旗,全国响应.破落贵族刘玄混入陈牧平林军.南阳地主巨商贵族刘秀、刘演拼凑舂陵兵参加新市会.天水隗嚣与季父隗崇、隗义、上邽杨广、冀县周宗等于公元23年据天水“起兵应汉”,自称西州上将军.依靠地域之险,经营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郭湟诸郡.建武二年(26)刘秀令其共讨四川公孙述未成,遂称臣于公孙述,被封朔宁王,并派兵增援.于是刘秀率众亲上陇坂讨伐.建武九年(33)春,嚣病饿出城糗,悲愤而死.当耿、岑彭围攻西城、上封阝时,刘秀束力书岑彭:“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在给耿书中有“既得陇,焉不望蜀也”.说明陇右确是入蜀的军事要道,是保蜀的屏障.无怪乎诸葛亮要“六出祁山”,得蜀取陇.

4、人文因素.龙右地处雍凉,人皆生性强悍,善骑射,习武功,富有极强战斗力,故谓,西凉兵强.所以这里是作战补充兵源的雄厚基地.因这种地域人文特色,东汉前出了不少杰出将领,最有名的是智勇双全的秦李信、汉飞将军李广、李陵、后将军赵充国、忠烈将军纪信、西域都护会宗.故西汉时有“关东出相,陇西出将”的谚语.李广可算是西汉威振大漠的名将.先祖李信为秦名将,曾俘燕太子丹.李广骁勇多谋,猿臂善射,有次误将草丛中大石当猛虎而射,箭簇竟入石中.汉文帝十四年(前169)匈奴出动14万骑南侵,18岁则入伍的李广勇敢善战40余春,胜70余战.赵充国是位机智沉着、富有军事策略的将领.能骑善射,曾平息氐人叛变.出击匈奴,俘获西祁王.神爵元年(前61)年愈七旬的赵充国,督兵西陲,取有效策略,挫败诸羌.并再三上书“寓其于农,以兵屯田”的主张,效果极好.纪信在楚汉相争中扮汉王,诈降狂项,被焚杀于阳.殷会宗作西域都护,和好西域各族,巩固了边寨,促成祖国统一.凡此等等.诸葛亮兵出祁山,进据陇右,尚是招览将才,补充兵源的重地.

5、民族因素.陇右周秦以来多居绵诸、邽、冀、狄、氐、羌、庐等戎.尤其东汉至曹魏,羌人多居凉州之武威、安定、天水、金城、酒泉诸郡.氐叟居武都、扶凤、天水等郡.河西有西羌,此有鲜卑、南匈奴.《三国志》注引《西戎传》云:“近会建安中,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各有部众万余”.因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曹操也未放松对这里的经营.《三国志.鸟桓传》说:“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北伐鸟桓“斩杀鸟桓王蹋顿”.同年进攻西北羌区.《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攻屠武都、天水氐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徒武都氐叟出居京北、扶风、天水”.可见陇右当时是多民族地区,且少数民族同东汉,曹魏统治者矛盾坚锐,诸葛亮在《陇中时》中提出“西和诸戎”的民族政策下适合陇右,这是诸葛亮要“六出祁山”的一个重要原因.

6、政治因素.东汉政治是建立在豪强统治的基础上,汉和帝废除监铁官买制,私营盐铁放任,豪强势力更加强大.豪强、官僚均成地方割据者.宦官外戚专权,东汉风雨飘摇,失去对豪加黑暗腐败.陇右本西戎发地.汉武帝开通西域,域外羌人内附日盛,羌甚于汉人,激起东汉后期羌人大叛,反镇大战达40余起.如建武十年(34)、十一年(35)先零羌与马援之战;中元二年(57)、建初二年(77)、元和二年(86)、章和元年(87)、永元九年()烧当羌与窦固、马武、马防、耿来、张纡等大战.尤其“永初元年(107)车骑将军邓骘、校尉任尚屯汉阳(今甘谷)备羌”历14年,用人240万,耗资巨额,币藏空虚,人民覆宗灭族不计其数,横尸遍野,白骨垒垒.其后战争接连不断.直至建康元年(145)东汉统治被内地农民起义闹得不可开交,才使大战暂告一段.范文澜《中国通史》称“这次战争用款800余亿,多数被官吏吞入私襄.159年后战火又起.《秦州志》载,仅“永嘉八年(165)段颖西击羌,大破之……斩首23000级,获生口数万,降者余万,封段颖为都乡侯.”“中平二年(185)车琦将军裴温出征汉阳,又使破虏将军董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中平四年(187)春三月,韩遂围陇西……进围汉阳……汉阳人王国与扶风马腾并叛.”“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攻马超、韩遂”.“建安十八年(213)秋七月马超率帅羌胡击陇上诸郡县、郡县皆应之.”“十九年(214)春马超领兵还围祁山,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千万各师部万余从之.夏侯渊、张合阝救祁山,超败走……百顷氐王奔蜀,其部不能去者皆降,曹操袭其善者分居天水、南安郡”,“二十四年(215)夏四月,曹操征张鲁;……既克汉,李特祖将五百余家归之,操拜为将军,迁于略阳(今陇城).”这些频繁大战使汉民征收不绝,常疫于远戍和征战.自安帝始,农民到处起义,范文澜《中国通史》载,至黄巾起义前各地民变67次.阶级斗争将氐羌反叛与农民起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汉阳杜琦、杜季、王信与羌人联合起义于天水一带.氐、羌、汉联盟大起义,地方武装乘镇压起义贪污发财、割剧一方,韩遂、马腾、马超、董卓各自为政,段颖仅169年4万,用钱44亿,本人发财封侯.反而皇甫规抚羌,诛大贪官五、六十人,小贪官百余人,羌人为附20余万,只因得罪官吏,豪强,被下狱服苦役.12年甘谷渭阳十字道刘家山一东汉墓出土汉简23枚,兹3枚文字较显者有云:“二十八日司徒寿大司农广上诏书从民家钱登官有诒钱斯幸永诏书郡所又永和六年二月一日古宗正昱上北.”又一云:“延熹元年十二月申朔十二日甲申宗正臣柜丞巨敬顿首死罪上尚书臣顿首死罪谨案文永寿三年三月十六日蜀郡太守书言人首示章诏书宗室”.还有一枚云:“雷诸侯王属居国界有罪请五属外使从法令治流落客唯五属内不得行优宗室刘槐刘亘自诏为乡县所侵不行优除到官来槐亘等骆驿当如永和六年庚午诏书汤.”从上支离破碎简文和农民起义风暴,可知当时陇右阶级矛盾何等坚锐.这样的政治因素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在吗?

二、诸葛亮“六出祁山”对“北定中原”的战略意义.

基于上述所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英明果断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1、“六出祁山”,得蜀取陇,使蜀陇连成一片,扩大地盘,建立蜀陇战略基地,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的军事回旋余地.这一战略思想,在《隆中对》中早有设计,同时刘备集团很早就把凉州列入猎取版图之中.《三国志?马超传》云:昔孙权派诸葛瑾索还荆州诸郡,刘备回答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凡尽以荆州还吴耳.”为此,刘备早就想中“信著北土,威武并昭”的马超.《三国志?马超传》云:“超走保诸戎……杨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若大军还,不严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过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今甘谷),有其众,自称征西将军”.“闻先帝于成都,命书请降”.刘备得知,“先谴人迎超……以超为平西 将军,督服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节,章武元年(221)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乡侯.”其目的是马超“信著北土”,重用马超“西和诸戎”,取其凉州,再挺进中原.尤其汉中已得,诸葛亮再平取陇右,使蜀、汉、陇连成一片,据守蜀北大门,请孙权“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清中原”,形成抗魏半包围圈,改变蜀汉仅据川蜀偏僻一隅、远离秦川中原,势孤力单的局面.

2、得蜀取陇、取陇可保陇.秦陇唇齿相连,取陇可打破曹魏得陇望蜀的美梦.取陇右,入秦川是条坦道,要比穿子午谷、过褒斜道安全.据当时荆州之失的蜀汉实力,诸葛亮所率北伐之师可谓蜀汉倾国而出,不能以军事冒险行动越秦岭以出秦川.宜“治戍讲武”,边整边征,不断充实.所以诸葛亮特别谨慎,扼去陇右,建立西线战略后防军事基地,“考微劳,甄壮烈,布所失于天下,励兵讲武,以为后图,戍士简练,民忘其败”,“休士劝农”,“植谷农桑”,操练军队,设计制造“木牛流马”,“戍阵齐而号令肃”,“以侯大举”,奇翻陇山,沿渭水挺进中原,心复汉室,成其霸业.

3、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迂回曲线运兵陇上,以复伏羲之氏族东徒都阵、秦人入关遂灭六国,周武王伐纣兴周之道,偷袭挺进中原.因而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判魏应亮,魏将姜维降蜀,使曹魏“朝野恐惶”,魏明帝曹亲驾长安坐镇指挥,命曹真率关右诸军防守,命张郃督步骑五万翻陇山西拒诸葛亮.由此看诸葛亮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军事举策显然有其战略意义.

4、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利用陇上居民多习武,善射骑,强悍勇敢善战的习尚,为蜀师补充兵源.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退兵中,“拔西县千家还汉中”以充兵源.

②利用陇山才多将广之因素,纳录能征善战的勇将.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想方设法,纳录足智多谋、忠于汉室的忠臣良将姜维.并倍加重用.“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宛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常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曰‘须先教中虎步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观,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传》.诸葛亮建兴十二年(234)病殪五丈原后,姜维确成为诸葛亮“北定中原,心复汉室”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一直督兵抗魏前线,一生戎马,欲血奋战,最后以生殉国.

③利用陇上土肥地广,粮食丰盈为蜀师补充军粮.诸葛亮“陇上刹麦”当在是处.

④利用陇上繁茂水草,为蜀师繁息战马.今“木门道”、“祁山堡”等三国古战场都传有蜀军的拴马湾.今祁山附近盐官,三国时的卤城很早是西北著名的骡马市,该市暂无三国详细资料.但可肯定,陇右良马是为蜀师所必须的军需.

⑤利用陇上众多民族和尖锐的,诸葛亮“西和诸戎,”建立抗魏民族统一战线,抵御魏兵.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五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准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今西和)准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降集氏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熊显然……“《诸葛亮传》.”亮建兴九年(231)围祁山,招鲜卑苛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诸葛亮传》.建兴十四年夏四月……徒武督氏王苻健及氏民四百余户于广都”《三国志?蜀书》.比类例多不枚举.

⑥利用陇右突出的阶级矛盾,动员陇右人民一致反魏.建兴六年首出祁山,“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应亮”《诸葛亮传》.

⑦利用陇右在居民中遗留的远古的传统文化、伏羲文化、周文化、先秦文化、儒家文化素养,号召陇右人民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狭天子以令诸侯,”“当讨逆之.”

⑧利用丝路大道,企图一举进兵中原.诸葛亮对此特别重视,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立即派马谡抢先占据丝路古道龙口咽喉---街亭,结果马谡没有完成任务失守街亭,使诸葛亮出祁山,进中原的蓝图破灭,失去战机,故诸葛亮兵退汉中,“戳谡以谢众”.惜哉.

三、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

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并非战略之失,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役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草营,这不仅对蜀汉伐魏不利,且对蜀汉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损失.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挥,但总显人才匮乏,后继无人.

2、在三国鼎立中蜀汉相对而言,形成气候晚于曹魏、孙权.军事实力远不及魏、吴.人才将相与才多将广,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较,差之远矣.

3、“兴复汉室”的口号早已没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东汉腐败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丧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4、蜀汉朝廷臣官黄皓等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后主早以降魏作俘虏,进入安乐宫.

5、北伐战事中,关键深刻用人失误,马谡失街亭,李平误军粮,失去大好战机,机不可失,失不在来,失之难以挽回.

6、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根据地,往往粮尽兵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

7、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粮尽而还.与此,曹魏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得上述,总结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北定中原”关系中的成败教训明示,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民族要兴旺,事业要发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强有力才干的人才队伍;兴利除弊、反腐反贪、惩治腐败;加强民族大团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合理用人;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否则,将终难如愿以偿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看法:戏剧上的杨家将故事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演义而成,然又不完全是照搬历史。 正式历史记载着杨业、佘太君、杨延昭、杨文广事迹。民间流行的传说故事则更多。 杨、佘两家都是将门豪族,历代出了不少名臣、名将,他们两家又是世家。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五代十国混乱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为了保家卫国,两家世代都是习武的,一个形成“杨家将”,一个形成“佘家军”(按佘实姓折,当时佘、折同音),形成西北屏障,卫国干城。 杨业,并州太原人。据山西代县杨忠武词保存的《杨氏族谱》记载,杨业是汉太尉杨震少子杨奉后代。“父信,为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命亦犹用鹰犬逐雉兔耳。”(《宋史》)杨业20多岁到太原,受到北汉重用,任保卫指挥使、建雄节度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国人号为 “无敌”。皇帝赐姓刘,名继业,又升任为侍卫新军都虞侯 (五代时高级军官)。这时赵匡胤正图统一全国,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归宋。开始,刘不听,却依靠契丹支援与赵匡胤抗衡。多次交兵,赵匡胤屡攻太原不下。宋太宗赵光义 (原名赵匡义)即位后,刘继元终因国力不支,于太平兴国四年 (9年)五月六日向宋太宗投降。在与赵光义作战中,杨业屡建军功,此时仍然坚守城南苦战。赵光义久闻杨业是员勇将,便命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杨业“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宋太宗当即予以嘉奖,恢复姓杨,名业,不久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同年十一月,宋太宗以杨业 "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担负防御契丹的重任,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国大军攻雁门,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堵截峡口南口,自己则率几百名骑兵从小道绕到雁门关峡口北口向南猛攻,杀死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杨业声威大震,"契丹威之,望见业旌旗即别去。不久,杨业升任云州 (今大同)节度使,仍判郑州、代州。这引起了山西主将潘美的妒嫉,上书皇帝毁谤杨业,但太宗没有轻信,反而把书封好交给杨业,以示信任。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契丹三万骑分三路南侵,西路攻府州,被折御卿打败。东路攻高阳,被崔彦进打败。中路袭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宋军杀死辽兵三千人,俘一万多人,取得全胜。雍熙三年 (986年)正月,宋太宗下诏分三路北伐,东路曹彬、崔彦迸率主力玫幽州,中路田重迸部直趋飞狐。西路军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 (地方高级军官),命杨业副之,以蔚州刺史王侁为军器库使,监军,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师次桑乾河。出师初期,战斗颇为顺利,尤其是西路军杨业,在雁广北口首战告捷,乘胜攻占寰、朔二州,随后又攻克云、应二州。五月初,东路曹彬部被辽军打败,被迫撒兵。于是辽军集中兵力压向西路潘、杨部,杨业退回代州,辽军占领寰州 (即今朔县),这时宋中央命令潘、杨率军护送代北四川居民内迁。但在敌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杨业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城,同时派骑兵接应,强弩千人守住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以保证三州民众撤走。监军王侁在潘美的支持下,有意陷杨业于困境,不同意杨业的意见,并讽刺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要杨业率兵出雁门向北进攻。刘文裕也从旁一唱一和,赞成王侁意见,杨业当即说道:“不可,此必败之势也。”王侁进一步挑衅地说:“君侯素号无敌,今先敌追挠不战,得非有它志乎?”逼杨出战。杨业非常气愤地说:“我不是怕死,我是考虑如何完成任务。既然你们这样责问我,我只好出战,这样必定失败。我是太原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临出发时,杨业指着陈家谷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步兵强弩,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救之,不然,我们将全军覆没。”七月八日夜,杨业率军出石碣路上,第二天早晨到达朔州东部,与辽将耶律斜轸相遇,双方激战,杨业部被围。后突围退到狼牙村时,被辽兵赶上,又打了一场恶战。黄昏时,杨业突出重围,来到陈家谷口。潘、王在当天于陈家谷口布阵,从早晨到中午,使人登高望之,王侁以为辽兵定被杨业打败,欲争其功,即领兵离开谷口进军,潘美不能制止,沿交河西南行10公里,打算领兵抢攻。可是不久即得到杨业战败的消息,便慌忙撤兵逃走。杨业退到陈家谷口,一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身受几十处伤,士兵所剩无几。杨业仍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迸,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也战死。杨业叹息日:“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宋史》) 杨业死讯传来,宋太宗非常痛惜,在诏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对杨业作了很高评价:“执干戈而卫社棱,闻繁鼓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诫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飙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引文同上) 宋太宗对杨业的评价是很公正的。诏书还决定把王侁、刘文裕除名为民,潘美从大将军降了 (但后来又升了官,加同平章事,可以行使宰相之权了)。为了表彰杨业,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杨业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攻战与士卒同甘苦。雁门以北苦寒,人多穿毛毡,“杨业但夹纩(棉衣),露坐治军事,旁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有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闻者皆流涕。”(引文同上) 杨业有七子,亦说八子。据杨氏族谱记载:有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昭、延朗、延兴、延玉。实际上延昭、延朗乃是一人,延朗因避讳,改名延昭。延昭幼年即喜习武,最为杨业重视,认为最像他,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所以每次打仗,都把杨延昭带在身边,并屡建功劳。延昭出知景州时,江淮地区有自然灾害,朝廷命他把任淮南郡巡检使 (数郡连结处的武官),崇仪使,知定远军 (地方行政长官,同知州)。后来长期在前线御敌,智勇善战,屡建奇功。他关怀下属,与士卒同甘共苦,所得赏赐都用来犒赏军队。杨延昭和敌人作战常身先行阵,打了胜仗总推功于下,所以将士皆乐为所用。他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很怕他,号称杨六郎(边疆以六郎命名村寨甚多,北京近郊至今尚有六郎村)。杨延昭卒于祥符七年 (1014年),死后宋真宗甚为悼惜,派中使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他的家乡,河朔一带民众多望柩而泣。 《宋史》:杨延昭有三个儿子,以杨文广最为出名。但据《杨氏族谱》中记载:杨延昭子宗保、宗政、宗勉,杨文广是宗保之子,杨文广尚有两个弟弟充广、文贵。杨文广,宇仲容,因讨张海 (陕北农民起义军)有功,授殿直 (警卫皇帝和京城的武官)。宋英宗器重他,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命他保卫京城。”范仲淹也赏识他,曾收他为部下。后又曾从狄青南征,任广西钤辖,屯守广西十余年。后来又调他到西北边防,在韩琦部下抵御西夏,英勇多智谋,屡建战功。大将韩琦被宋神宗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统筹对西夏的战事,兼领永兴军路,治今西安。时杨文广以兴州防御使出任秦凤路副总管,治秦州 (今甘肃天水)。为了抵御西夏向东南侵犯,韩琦接受秦州知州马仲浦建议,在秦州西北90公里的筚篥 (今甘肃甘谷县)筑城屯兵,一以保护居民耕种,一以警备西夏。经宋神宗批准后,把这个任务交给杨文广。这时西夏正谋南下秦川,杨文广感到军情紧急,宣称筚篥堡有泉喷珠,鼓励士兵一昼夜急行军90公里,到达筚篥,立即进行部署。第二天早晨,西夏兵马献出现在筚篥城堡下,他们看到宋军已严阵以待,乃不战而退。杨文广乘势开城迎敌,杀伤数千人。大家都认为杨文广用兵如神。接着杨文广下令自鸡川砦(天水)沿线筑堡,自此沿线以南数百里皆成“内地”。神宗大喜,褒奖杨文广,并改筚篥堡为“甘谷堡”,这就是今之甘谷县城。后来北辽借故南侵,宋廷内部分主战、主和两派,杨文广赞成韩琦、沈括等主张,与辽兵决战,并乘机收复幽燕失地。他并表示愿意担负作战任务,积极整备定州兵马,绘制了进兵地图,但末及回报,不幸于熙宁七年 (1074年)病故于军中。宋廷追赠杨文广为同州观察史。杨文广一生南征北战30余年,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诚卫国安民的业绩。 介绍了杨家将,回头再来介绍杨业的大人折 (佘)太君。史学家毕沉《吴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底女。”她原名折赛花,太君是后来的封号。折姓罕见,东汉有折象,其祖封折侯,因以为氏,聚居于陕晋边一带。折赛花是陕北府谷人,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 (读衣)、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五代史》有折从阮、折德底的传记。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 “折家军”,“控扼西北,中国赖之”(《五代史》)。 她的祖父折从远,字可久,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名,改从阮。从阮的父亲折嗣伦是麟州刺史,后唐庄宗李存勘镇太原,以为牙将,后为府州刺史。后晋出帝 (石敬塘子)与契丹败盟,从阮以兵攻契丹,取其城堡十余,升为本州团练使,兼领朔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代后晋为帝,于州府建永安军,以从阮为节度使,加检校太师。隐帝时,又迸封歧国公。后来他儿子折德庆被任为府州团练使。后周显德六年 (959年)自检校太保加检校太傅。 折赛花生长在世代名将的家庭环境中,自幼即爱骑马射箭,舞剑耍刀,且学习兵法,颇通兵略,协助父兄把关御敌。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敌烈率兵五万侵犯府州,老将折德扆在敌我力量悬殊下,又兼身体欠佳,折赛花毅然向父亲提出代父把关。她一方面取拖延战术,一方面急派人到火山王杨弘信那里求援。杨弘信是杨业的父亲,与折德扆是世交,弘信即亲率军队前往府州援救,辽兵在杨、折两军夹击下大败,耶律敌烈也被杨弘信杀死。这次胜利,表现了折赛花的军事才能。 由于杨折二家是通家之好,又兼杨业和折赛花自幼青梅竹马,志趣和爱好相同,于后汉乾佑二年 (949年)结为夫妇。婚后折赛花随夫居住太原北汉 “杨府”。平时,她组织杨府内女仆习武训练。康基田著 《晋搜略》一书中说:折赛花家中“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人 (梁红玉)之亲授桴鼓然。”现在戏剧上的“杨门女将”大多有其原型,是经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有一定的根据。如八姐、九妹。据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家后代说,杨业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杨延琪,一个叫杨延琅,是折赛花的得力助手。但 《杨家将世系表》中无此二人。因为旧社会家谱一般郡不录妇女,不管怎样,折家军也是一间巾帼英雄。代县杨忠武伺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折太君作了全面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坤之新渥。爱稽邦典,益迸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候寿母松柏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科太君夫人。”这个评语的根据应是皇帝的浩封,也是后人尊称之为折(佘)老太君的由来。 关于折太君的生卒年月,据杨维森先生所若 《弘农杨氏族史》一书称,折太君卒于934年,卒于1014年,享年80岁。她死后葬在今山西保德县城南20公里折窝村 (乾隆《保德州志》),陕两白鹿原鲸鱼沟有佘家坡头村,村中佘姓皆佘太君母家后代。 从《杨氏族谱》中,可以看到杨氏一族,出将入相,世代簪缨,从两汉到明代,名人辈出,成为山西的茂族,一般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杨家却是例外,可能和杨氏的家风有关。 杨氏出自黄帝之姬姓,后稷的裔孙。周宣王少子尚父被封为杨侯,食邑于杨 (今县东),因以为姓。据杨维森考证,杨姓始祖有二:其一如上述,其二是据西汉杨家所撰家传,晋武公之子伯侨因食邑于杨邑,囚以为姓。而尚父所封杨国,春秋时为晋所灭,世系失传。故所册多尊伯侨为杨姓之祖 (即得姓之祖)。杨氏历来为“弘农”望郡,弘农杨氏之第一氏祖,当为战国时秦国左庶长杨章,因攻灭楚国有功,封华阴侯 (属陇西弘农郡),故被弘农华阴杨氏尊为一世祖。杨喜为四世祖。杨喜助汉高祖征战有功,封赤泉侯 (也有资料称杨喜为一世祖的,实为一支之祖)。中国修谱,只能从有文字可考者为第一代,实为一支开派之租,或称始迁祖,或称“来祖”。(如赵姓家谱以名人赵孟頫为始迁祖,五河欧族以欧怀英为来祖,因五河欧氏家谱写明欧族“由苏迁五”。明代朱元璋从苏南吴县一带迁移十八万户充实凤阳府,欧氏来祖欧怀英将军是这十八万户之一。)四世杨敞,西汉时以给事大将军迁大司马、御史大夫,汉昭帝拜为爪相,封平安侯。八世杨震,以拒贿“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四知闻名于世。所以杨族党号为“四知堂”。杨震与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四世太尉。杨震另一个儿子杨奉是后汉城门校尉、中书侍郎。成为汉代名门望族。以后从汉末、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以来,皆有做高官的。以宰相、公侯、进士、将军、侍郎,到进爵为王、公、侯的,都有事迹记载。杨业是杨族第三十四世孙。杨业后代知名的有南宋的杨存中、杨再兴,皆抗金名将。(杨再兴是岳飞手下大将)文官中值得一提的如杨梦弼,明代举人,初任河南浙川县知县,升陕西巩昌府同知,后改授河南开封府同知。时有仪封王行为不轨,杨公欲调查此事,仪封王害怕,遗金十万,杨梦弼遂将仪封王不轨之事与贿金上奏朝廷。明神宗下诏,削仪封王王籍为庶人,并御书杨梦弼为“天下清官第二员”,名震中州,人称 “小包公”。杨梦弼弘扬了杨族“四知堂”的家风。杨氏族中,出现那样多的廉吏名臣、爱国将领、知名人士也不是偶然的。我们从《族谱》中了解这些情况,说明族谱学、谱碟学在研究历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希望纳

吉林天水旅游景点介绍 天水景点大全旅游必去景点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说到了重阳节的来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和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的习俗。健康资讯上说,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下面这些:  1、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情舒畅、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和长寿面一样象征着长寿。  4、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从这个意义来说,菊花也是一种延年益寿的食物。梁简文帝的文章中就有“相呼提筐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福建省:健康饮食小常识上的文章说,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人们将优质米用清水淘洗,浸泡两个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后置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健康食物。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在长汀县,农家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山东省:在健康小常识小编的老家——昌邑北部,有重阳节和辣萝卜汤的习俗,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封建迷信说法。  广东省:健康养生专家介绍说,过去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众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湾省:台湾的气候变化大,自九月开始就刮起了号称“九降”的秋风,吹的是无雨的北风,此时最适宜放风筝。当地有俗语:“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吼。”说的也是重阳节风筝满天飞的盛况。台湾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据说祭祖时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山西省: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健康名言。  河北省:在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清丰县儿童在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百姓多在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北京:养生小常识上说,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浙江省:饮食小常识介绍说,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准备猪羊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苏省:女性健康小知识上说,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在庭院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市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广西省:养生保健专家介绍说,怀集县以重阳节为元帝得道之日。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四川民间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贵州省: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年年坚持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湖北省:武昌在重阳日酿酒,据说这一天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皆在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你会酿葡萄酒吗?看看我们推荐的自酿葡萄酒的方法。这可是小编的一篇原创文章哦!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水的介绍作文

天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住宿便宜环境好的酒店价格是多少。

天水主要旅游景点:玉泉观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 ·大象山大佛·甘肃天水石门山 ·仙人崖 ·伏羲庙 ·甘肃天水水帘洞 ·南廓寺 ·千佛洞 ·甘谷大象山 ·曲溪 ·拉稍寺 ·天水师范学院·大地湾遗址 ·麦草沟 ·拉稍寺石窟 ·水帘洞石窟群 ·卦台山 ·显圣池 ·李广墓 麦积山洞窟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各洞窟。羲皇故里比较不错的几间酒店有:

1、天水和平大酒店(甘肃) 按4星级标准建造 155.00起 甘肃省天水市新华路7号 2 、甘肃华辰大酒店(天水) 按4星级标准建造 240.00起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 3、天水宾馆(甘肃) 按5星级标准建造 300.00起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迎宾路5号 你可以上 或者 查询预订天水的酒店,那里酒店挺不错,一定有你适合的。

天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No.1 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公交: 可以坐公交5路/16路,60路,34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5.4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2 伏羲庙

公交: 可以坐公交7路,14路,18路内环等线路到附近

门票政策: 儿童:身高1.2米(不含)以上且年龄18周岁(含)以下半价

老人:持甘肃省人民颁发的老年证的老人,全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在游客中心换取免费参观券后,可进入景区参观免费

老人:60岁以上老人半价

学生: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需持学生证,且年龄限制为:18岁(不含)-23岁(不含)半价

军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在游客中心换取免费参观券后,可进入景区参观免费

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在游客中心换取免费参观券后,可进入景区参观免费

记者: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凭有效证件在游客中心换取免费参观券后,可进入景区参观免费

本地市民:持天水本地的市民半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热度: 3.6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3 武山水帘洞景区

只要集中在北周时期摩崖石刻讲解

热度: 2.8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4 仙人崖

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夏天,特别凉快

公交: 可以坐公交5路/16路,37路等线路到附近

门票政策: 学生: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凭学生证半价

残疾人:残疾人(凭本人残疾证)免费

儿童:身高1.2米(含)以下免费

老人:外省7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老年证或,本省6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老年证或免费

儿童:身高1.2米(不含)-1.5米(不含)半价

老人:外省60周岁(含)-70周岁(不含)半价

军人:现役军人(凭本人军官证)免费

免票人群需在“麦积山旅游”公众号上进行预约

热度: 2.1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5 马跑泉公园

划船有小船和大船,小船适合一家三口或者小情侣,按照时间收费

公交: 可以坐公交9路,17路,33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2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6 净土寺

公交: 可以坐公交5路/16路,37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8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7 南郭寺

公交: 可以坐公交南郭寺大景区直通车,9路,26路内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2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8 石门景区

不管天气晴雨,雪雾环绕,此地都适合游玩徒步

热度: 1.1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9 天水市动物园

公交: 可以坐公交2路,3路,9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95人近期导航来过

No.10 天水古城

公交: 可以坐公交21路,22路,84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48人近期导航来过

天水在哪里?

位于甘肃东南部,东接关中,南通巴蜀,北扼陇坻,西倚定西、甘南,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贯通陕、甘、川三省的交通要道。天水市区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0.72度,降雨量500-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甘肃“小江南”之称。现辖秦城、北道二区,秦安、甘谷、武山、清 水、张家川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米,人口300万,其中天水市城市人口30万人。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麦积山形状奇特,山峦迭翠,山势险峻,松竹丛生,林木葱茏,泉水清澈,飞瀑如练,风光旖旎,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称为“麦积烟雨”。  仙人崖翠峰林立,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雄山旁常伴秀水淙淙,浑然一体。景色极为诱人。珠山与宝盖山之间有一孤峰,望之如塔,峰上有燃灯阁,内有明代塑像燃灯佛。相传这有天然仙灯,深夜有灯火自崖石飞出,成为一名景“仙人送灯”。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玉泉观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春来杂花从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登观远眺,山川城廓尽收眼底,让人流连忘返。 天水是丝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 天水是丝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代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 ”,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始建天水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天水著名的旅游景点以麦积山、仙人崖、伏羲庙、玉泉观、卦台山、礼县祁山堡、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秦安大地湾为主,文化品味高,观赏性强。天水旅游接待设施已配套成龙,初具规模。

甘肃天水有那些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伏羲庙、南郭寺_⒂袢_、甘谷大象山_⑽渖剿倍淳扒 、秦安县凤山景区。

1、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全景区包括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一个古镇街亭温泉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伏羲庙

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南郭寺

南郭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时,写下一百余首赞美诗。

4、玉泉观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天靖山脚下,于北纬34°22′—34°37 ′,东经105°31′ —105°48′ 之间。距离市中心广场约1公里,北迤青山,南俯州城。

海拔高度1230米。 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5、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

百度百科-天水

天水有哪些旅游景点?

天水市内值得去的景点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是麦积山、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胡氏民居;次级有名的是城隍庙、李广墓、后街清真寺;还有哈锐故居、山陕会馆、万寿宫、州衙署、陇南书院、孔庙等一系列免费的景点。

优先推荐麦积山石窟及其周围景点(仙人崖、石门、曲溪等),但麦积山石窟比较远,来去一趟后再逛其他景点时间就不够了。如果不去麦积山,一天时间其他景点基本上都可以看完,优先推荐胡氏民居、哈锐故居、后街清真寺。

甘肃的天水市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甘肃的天水市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所以中国有许多的城市,而且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今天小编要讲的是甘肃省的天水市。

天水市它是位于秦岭的西段,他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而且也是重要的是绸之路节点。做面积有1.4万平方公里,372万人口,每年的平均气温是11℃,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被人们称为陇上江南。

这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它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并且这里还有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等等,所以这些都构成了天水市丰富的历史文化。

天水市工业基础良好,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这里主要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电子电器,医疗食品,建筑材料等这些传统的产业群正在慢慢的形成,而且。天水市的风动工具,石油钻机电控系统在全国都是享有一定的位置,现在又在开始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天水市有。国家级的技术开发区和20多个工业区,所以工业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天水的农业也发展的不错,是我国北方种植水果和蔬菜的最佳地点,而且这里还是西部航空育种基地。这里的土特产种类繁多,而且果实都非常的优质,比如说花牛苹果,秦安,还有核桃葡萄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里被评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现在生态型的,综合性的农业高新园区,发展特色农业。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天水市也开始发展他们的旅游,而且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全市有228处旅游景点,其中有七处四a级,一处五a级。麦积山风景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区,而且被人称为东方雕塑馆,这里有很多的景观人文,是旅游的圣地。而且他们接待的人数也非常的多,尤其在2018年,总共接待的旅客4219万人次,相比于2017年同比增加了35%。

天水市的生态环境也非常的好,是西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这里属于大陆型暖阳,带半湿润气候,冬天并不是严寒,夏天也没有酷暑,四季的气温都十分的温和,而且在境内植被茂盛,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36.45%,空气质量也非常的好,所以生态环境也很优质。

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信息共享。

k226广州到兰州经过哪些站?求告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水的介绍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介绍作文1

 水奔流不息,变化万千。它哺育着生命;它滋润着大地;它更是人类的好朋友。

 NO.1水的简介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每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它的分子式是H2O。纯净的水在正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遍布于世界各地。当然,也在我们的身上,近代医学家告诉我们:在人体中有70%是水分,蔬菜中的水分有90%。人体可以几天不吃而不至死亡,但是如果几天不喝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NO.2水的脾气

 水也是有脾气的,就是它善变。遇热后,水会无声无息地变成了水气跑掉了,去哪儿了,化作云彩了在天际飘浮,有时遇到了冷空气,它就化为了雨水,淅沥沥地回到地面,但如果遇到了严寒天气,它就结成了雪花,悠哉悠哉地飞扬。等太阳出来之后,又重新蒸发了,再来一次升腾旅行,看来,水在不同温度下在不断变化。

 NO.3水的利用

 水的用途很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口渴了要喝水,衣服脏了要用水洗……做什么事都要用到水。离开了水,我们人类就不能生存。我们可以利用水来发电,使千家万户都可以得到光明;水可以使农田得到灌溉,让庄稼,果蔬得到很好地生长,使农民伯伯大丰收,我们便可以吃到可口的蔬菜了。水可以助于船的航行,有时火车要坐好几天,但如果坐船顺流而下,仅仅一天就可以抵达。总之,水的利用可以造福千秋万代。

 NO.4尾声

 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水的介绍作文2

 我是水,哈哈!我唱着欢快的歌儿来啦!

 喂!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了我就会十分苦恼!你可能以为我在吹牛吧!我既不是在吹牛,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千真万确,不信你听我说。一个地方没有我,草会干枯、人会渴死……世界将会没有任何生命,一切的东西好像都不可缺少我。有了我,人们可以喝茶;有了我,花草树木都会生机勃勃。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上帝创造了我,还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不!都不是。太阳把水分蒸发,变成了水蒸汽,水蒸气受到冷,变成了小水珠,太阳把小水珠融化,就成了我。我已经有不计其数个“子子孙孙”了呢!

 我可以钻过门缝,穿过小洞洞……我是无孔不入的! 但是,有时候我会不小心形成洪水,把房子、树木、桥梁……都会把他们冲毁。人们有时恨我,有时爱我。

 小朋友,话又说回来了,我的功劳是大于过的吧!发生大旱灾的时候,人们总是恼火地说:“怎么还不来水!我都快渴死了!”可是当我和人们重逢时,总会听到千家万户欣喜若狂的声音:“水来啦,水来啦……”我心里那美滋滋、甜丝丝的劲就甭提了,我禁不住又会唱起那支欢快的歌了。

水的介绍作文3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湖四海中微弱的一滴水,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以及我的兄弟姐妹们的情况,让给大家了我。

 我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我其实是无色的。因为我在绿色的盆子里,我是绿色的;在**的盆子里,我是**的;在红色的盆子里,我是红色的;在白色的盆子里,我又是白色的啦。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其实我是没有形状的,因为在圆形的杯子里,我是圆形的;在正方形的杯子里;我是正方形的;但如果把我泼在地上,那我的形状则是我花八门。我的脾气和我的颜色形状一样,是各种各样的。

 有时我的心情十分好,所以我变得十分温柔: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嬉戏,听小鸟鸣唱;看鱼儿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闻花儿散发出清新的芳香。有时我的心情突然变坏,于是,我变得十分暴躁,我召集我的兄弟姐妹们,

 一起向前冲,不顾一切来发泄我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洪水、泥石流、这些可怕的自然灾害。我的颜色五颜六色,但我其实是无色的,我有很多种形状,但我其实是没有形状的,我的脾气时好时坏,但我喜欢和人类做朋友,你们喜欢和我做朋友吗?

水的介绍作文4

 水奔流不息,变化万千。它哺育着生命;它滋润着大地;它更是人类的好朋友。

 NO。1水的简介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每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它的分子式是H2O。纯净的水在正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遍布于世界各地。当然,也在我们的身上,近代医学家告诉我们:在人体中有70%是水分,蔬菜中的'水分有90%。人体可以几天不吃而不至死亡,但是如果几天不喝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NO。2水的脾气

 水也是有脾气的,就是它善变。遇热后,水会无声无息地变成了水气跑掉了,去哪儿了,化作云彩了在天际飘浮,有时遇到了冷空气,它就化为了雨水,淅沥沥地回到地面,但如果遇到了严寒天气,它就结成了雪花,悠哉悠哉地飞扬。等太阳出来之后,又重新蒸发了,再来一次升腾旅行,看来,水在不同温度下在不断变化。

 NO。3水的利用

 水的用途很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口渴了要喝水,衣服脏了要用水洗……做什么事都要用到水。离开了水,我们人类就不能生存。我们可以利用水来发电,使千家万户都可以得到光明;水可以使农田得到灌溉,让庄稼,果蔬得到很好地生长,使农民伯伯大丰收,我们便可以吃到可口的蔬菜了。水可以助于船的航行,有时火车要坐好几天,但如果坐船顺流而下,仅仅一天就可以抵达。总之,水的利用可以造福千秋万代。

 NO。4尾声

 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水的介绍作文5

 我的家乡在天水,那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种很多蔬菜和水果。比如苹果、、板栗、辣椒等。

 天水最有名的水果要数花牛苹果了,它的样子又大又圆,圆得像皮球一样,味道又香又甜,非常有名。

 春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挂满了枝头,每朵小花好像都带着快乐的微笑,芬芳的香味还吸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玩耍。

 秋天,一个个红红的苹果挂在绿叶底下,就像一个个。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开心和快乐。还有许多外地人专程到天水来买花牛苹果呢!

 我爱天水,更爱天水的花牛苹果!

水的介绍作文6

 都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不知陇上也有好风光;渭河秋水秦岭春花,既有秀丽又见雄壮。大地湾里孕育文明,麦积石窟千年辉煌。

 我的家乡,天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关于古城天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汉武帝元鼎三年的一天,在如今天水市南面,突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大地持续震动,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间,遂成一湖。由于湖水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当地居民称为天水井。后来,汉武帝下旨在上?湖边,筑起一座城池,起名“天水郡”。《水经注》上说:“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这就是“天河注水”传说的来历。

 天不还有一个秀丽的名子,“陇上小江南”。天水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又称“龙城”。秦属陇西郡,汉置天水郡,三国设秦州,汉武帝时定名“天水”,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院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称为“陇上小江南”。秀丽的天水哟,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欢乐的童年,那金色的时光,伴着古城秀丽的风光,永永远远刻在我的心上。

 天水还是一个旅游名城。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有“东方雕塑馆”的美称。位于武山县的水帘洞,景色怡人;修造于北魏的甘谷大像山,巍峨壮观,山上宁静安祥的大佛被称为悬崖大象。此外,闻名海内外的“人祖”伏羲庙,以观内“清意在山尘不容”的“玉泉”著称的玉泉观,被诗人杜甫题咏为“山头南郭寺,水 号北流泉”的南郭寺……这都是令我留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她的文化,爱她的名胜,爱她的物产。

水的介绍作文7

 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载人首蛇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即出生于天水,故天水又称为“羲皇故里”、“龙的故乡”。

 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秦安大地湾遗址,将5000年华夏文明延伸到8000年;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并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麦积山石窟塑像的大小与相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眉含嫣,有的俊俏活泼,形态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塑像馆”。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天水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天水特产主要有花牛苹果、秦安水、北道板栗、甘谷辣椒等。

 天水还有很多好吃的小吃。比如面皮、呱呱 和 凉 粉 等,特别是面皮,几乎每一个在天水生活或者说只呆过几天的人都会爱上这种别有风味的小吃,十几种美味调料和金黄的面皮搅拌在一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张川锅盔也很有名。

 天水,这方炽烈热土,热忱欢迎四海宾客、八方朋友的光临!

水的介绍作文8

 济南是我的故乡,又是一个名泉之都,它有七十二名泉,非常美丽。这里是个让人留念忘返的城市。

 济南,它的意思就是济水之南,济水,据说它是“伏流”,即地下水。它在济南趵突泉涌出地面之后北流,即成为洛水。这条水后来与大清河和黄河成为一条河了。不过,济南是由落邑。鞍邑。历下邑等名称演化过来的。到了汉朝,才有了济南郡,公元前164年,改为济南国,直到1929年后,才改为济南市。

 济南是著名的名泉之都,泉水当然是名不虚传,七十二名泉中,计有:“趵突泉。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还有百脉泉, 以泉水众多而有"小泉城"之称,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脉泉可与趵突泉齐名。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像滚动的珍珠,有"百脉寒泉珍珠滚"之美称。还有一个闻名天下的黑虎泉,黑虎泉因其声、色特点而得名。泉源处于悬崖下一深3米、高2米、宽1·7米的深邃天然洞穴中。水清澈见底,寒气袭人。洞口由青石垒砌,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岩石,发出震天的鸣响。这就是济南最出名的三大名泉。虽然现在七十二名泉有些已经干涸,有些也已经失去了踪迹,但是,人们还是向往着济南,向往着七十二名泉。清代的王苹曾写过这首诗,赞美济南的美景:“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

 济南还有好多名胜景点,如千佛山,里面有:仙女峰、马桑树、黑龙潭的传说俯拾皆是,山歌、民谣口耳相传,独具特色的开山节等民俗活动代代相继。千佛的树,古朴、奇特;千佛的水,清幽、澄净;千佛的石,纹路别致,造型各异;千佛的云,波翻浪涌,变化万千。还有江家池当年的江家池也是老济南人家喻户晓的美景,离五龙潭很近,是个方形的清泉池,四周砌着高高的石墙,池水清澈透明,一眼就可以望到底。黑压压的一片活鲤鱼在池中摇头摆尾地自由游动。据老人们说,池中的鲤鱼也有辈份,其中年代久远的变成“鲤鱼精”能通人性……

 这就是济南,一个拥有古老历史文化风景的城市,我非常喜爱我的家乡。

水的介绍作文9

 我生活在素有“泉城”、“泉都”之称的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

 济南清甜的泉水还以质纯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摄氏度,无色无味,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可最近几年,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不少泉眼没有了当年的气势了。我们济南人可急坏了。

 20xx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趵突泉复喷了,停喷了三年的趵突泉终于复喷了!趵突泉则为济南72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眼昼夜喷涌,浪花飞溅,势如鼎沸。趵突泉的复喷,为济南挽回了“泉城”这一美誉,这是因为济南关闭了所有的自备井,并且经过了大家的不懈努力,节约用水,才使趵突泉水位不断不涨,最后复喷。但是近年大家“因胜而骄”,越来越不注意保护泉水,导致趵突泉水位再次下降,并有停喷的可能。若不是夏季暴雨连绵,恐怕早就……。

 作为一名济南本地人,我们不能让济南成为名不符实的“泉城”,我们也不能让后代子孙只能从资料上了解“泉城”,要让他们亲眼目睹“泉城”的芳容,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所以保护泉水,从我做起。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平时洗手洗脸用水时,把水开小点,最好用感应的水笼头。洗手正确步骤:开小水沾湿手→关闭水龙头→涂抹肥皂→双手搓揉→开小水冲洗→关闭水龙头。小件、小量衣物提倡手洗,可节约大量水;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洗衣服的水可用来涮拖把或冲厕所,绿化、洗车、冲地水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发现有人浪费水,主动过去制止,为保护泉水尽我们一份力。

谁能提供秦氏家族的家谱

K226车次是,始发站广州至终点站兰州,途径以下站点:韶关东、郴州、衡阳、株洲、长沙、?岳阳、赤壁、?咸宁、?武昌、孝感、广水 、信阳 、?确山 、驻马店? 、漯河、许昌?、?郑州、巩义、洛阳、?三门峡、渭南、?西安 、咸阳、宝鸡 、天水?、甘谷 、?陇西? 、定西 。?

现在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站点:

韶关东站

韶关东站,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隶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韶关东站于1916年6月15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命名韶州站;1946年更名为韶关站;2009年12月15日定名为韶关东站。

郴州站

郴州站位于中国湖南省郴州市,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建于1936年。车站设有2个站台,5条线路,有3个候车室,8个售票窗口,2个行李寄存处。车票改签及车次问询处设在售票大厅左侧;进站口2个,在车站中间部位;出站口在车站左侧。

信阳站

信阳站位于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货一等站,是京广铁路和宁西铁路的重要交会站。信阳站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9月正式开通运营;于2016年7月进行改造扩建工程,于2019年1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

秦姓渊源 得姓始祖:伯益。

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怀孕生下儿子大业。大业的儿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并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给他为妻。伯益的后人非子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养育良种马,深得孝王欢心,就封他在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富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其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秦姓。伯益从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周孝王给伯益后裔非子的封地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源于嬴姓的秦,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与《史记》记载,传说颛顼有个叫女修的孙女,成天快快乐乐,自由自在。有一次她去野外玩,捡到一只燕子蛋,毫不犹豫就吃了下去,结果怀孕生下儿子皋陶(即大业)。皋陶后来娶了少典氏的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即大费)。帝舜因为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他姓嬴,同时还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给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大儿子名叫大廉,因办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所以又称鸟俗氏。鸟俗氏兢兢业业干活,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被封为诸侯。商纣王时,鸟俗氏有一个后人叫飞廉。

飞廉是个飞毛腿,他的儿子恶来是个大力士,父子俩都成为商纣王的亲信。周武王灭商后,飞廉和恶来都被杀死。飞廉的小儿子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这时恶来的后裔大骆也来归附造父,因造父得宠而沾光,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一说今甘肃礼县)。大骆有个庶子叫非子,从小喜欢同牛羊打交道,长大后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在桃林(今陕西华山)养育良种马,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今甘肃天水西南部),为附庸国(地位低于诸侯国),并让他恢复了嬴姓,称之为秦嬴。非子的三世孙秦仲被周宣王任命为大夫。后秦仲被北方少数民族犬戎人杀死,但其长子最终击败了犬戎。到庄公之子秦襄公的时候,因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有功,秦国被升为诸侯国。襄公的儿子文公再度击退了犬戎,占有岐山以西妁广大地方。

秦始建国于雍(今陕西凤翔),其后,国都多次迁徙,先后迁脚邑(今陕西洛川)、平阳邑(今陕西宝鸡)、雍(今陕西凤翔)、栎阳县(今陕西临潼)等地。后来,秦穆公横扫十二国,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业。但因战国初期经济较落后,又常发生内乱,国力逐渐衰落,被魏国攻取了河西一带(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逐渐增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惠王时击败魏国,再振雄风,最终夺回河西,并一鼓作气,开疆辟土攻灭巴蜀之国,夺取楚国的汉中。秦昭王更是不断攻城掠地,使得魏、韩、赵、楚等国元气大伤。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纵横捭阖,吞并四方,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故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都咸阳,进一步统一了东南、西南地区。秦朝传了两代十二年,由于施政苛暴,于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推翻,而代之以西汉王朝。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这便是陕西秦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为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今河南范县旧城)。后以邑为氏。

西周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宗法制,它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其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嫡长子为大宗,其余的儿子为小宗。如,最先一代的诸侯往往是王的兄弟,他们相对王来说是小宗,而他们的嫡长子又可继承诸侯位,别的儿子自然便为伯,相对侯位来说就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分封。宗法制对姓氏的产生及演变影响深远。一般诸侯国国君的嫡长子继承其父当国君;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无权继承君位,必须分出去自立一家,获得新氏,成为这一支(新氏)的始祖、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别子为祖”。这样往往别子开创一些新的姓氏,并由其嫡长子继承。源于姬姓的秦姓就是由周文王的别子周公旦之非嫡长后裔所开启,其承继并系如下:

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在位时,把少暤(昊)之墟曲阜(今山东曲阜东北古城)赐分给他的弟弟周公旦,封他为鲁公。后来因周武王逝世时周成王尚年幼,不具独立执政之能力,于是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就让他的儿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伯禽出发前,周公曾告诫他说:“我虽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说起来应该是地位显赫的,但我依然害怕怠慢天下有贤之士,往往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你现在去鲁国,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是王室之后而骄躁。”伯禽到鲁国后,在周公的指点下,尽心治理,且在平叛“三监之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鲁国呈现一派政清居安的景象。伯禽的裔孙以公族为大夫,食于秦邑(今河南范县旧城),其后人有以邑为姓者,称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如鲁国的秦非、燕国的秦开、楚国的秦商,均为鲁国秦氏后裔。这便是河南或山东秦氏之源。

第三个渊源: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群辅录》记载:“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曾并为雷泽之游一”。又据《大姓源流》等有关资料所载,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这说明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邑为氏之说。

第四个渊源:源于巴尔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穆奇德氏祖上穆奇德·罗拔伙世居辽阳,隶属巴尔虎旗蒙古。巴尔虎旗蒙古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葛尔丹部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张家口一带。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北部),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清乾隆年间至凤凰城葛藤峪定居,后又迁居凤城镇,取汉字“秦”为氏。

金朝抹捻氏以及清朝穆颜氏,后有改为秦氏者。

另有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繁衍,成为秦姓一支。

第五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后汉书》中记载:大秦“西海环其国,惟西北通陆道”,且“东西南北名数千里。有城四百余所。土中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珍怪之物”。另外一些地理类或野史杂记中,也多载大秦产珍奇异物之语。我国史籍所言的大秦其实指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我国古代与大秦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加强了交流。

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年)班超奉命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等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后,因海上天气剧变,浊浪滔天,难以行船未能到达大秦。公元166年大秦皇帝曾遣使带着许多礼物来到中国。晋武帝时大秦国再次遣使者来中国通好。在以后的诸代,中国与大秦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更是名证。

大秦人或出使、或经商来到中国后,多因中国物饶民丰、山川秀美、文化高度发达而愿居留,不愿再回去。这些人依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便以“秦”为姓。从此,子子孙孙一代代繁衍在中国。这些人就成为了秦姓的始祖之一。如三国时的商人秦纶等。古时西域及欧洲多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称中国为“”,即“秦”音的变化。

迁徙分布

在我国的秦姓主要划分为两支,分别为西北的一支和东部及东南部的一支。前一支为颛顼赢姓的后代,发源地是甘肃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灭亡以后,其公族便以国名为姓氏,其后裔多居于陕西等地。后一支则为黄帝姬姓的后代,其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秦姓繁衍的主流,而且其从一开始就向陕西省境内及湖北省播迁。在战国时期,秦姓族人北上发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先秦时期,秦姓已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地。到了西汉初年,为了清除各地的旧贵族及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汉高祖刘邦纳了娄敬(刘敬)的建议,迁徙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关东(今陕西省潼关以东的地区)的豪族到关中,从而使之置于中央监视之下,人口大约有二十万之众,这其中就有山东秦姓的一支豪族迁居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这支秦姓人丁兴旺,官宦众多,故世号“万石秦氏”,从而成为当地一望族。与此同时,已有秦姓或迁入甘肃、江苏,或迁入四川、北京等地。大约在汉末或三国时期,源自姬姓后裔的秦姓有一支迁入山西,后形成一大郡望,即太原郡。而秦姓南迁始于秦代以前,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断,秦姓便再次南迁。同时,在今甘肃境内又形成一大郡望,即天水郡。魏晋以后,已分布于江南许多地方,以江苏、浙江为主,其中江苏以无锡,浙江以绍兴、宁波最为集中。宋、元、明时期,秦姓有迁至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遍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有不少移居海外,从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广播,枝叶进一步繁茂。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郡望堂号 1、郡望

秦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元和姓纂》所载,主要有四个: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阁下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今山东省淄博)。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此外,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余堂”等。

宗族特征

1、秦姓在中国历史上向外播迁较早,并且广布于多个省份。

2、秦姓在家族史上,出现大量名人,并分布于各个领域之中。

3、各支秦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四年秦振生修《秦氏家谱》,陕西省户县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德富乐顺,树圣祥荣,振春承宗”。1920年秦启泰等修《秦氏族谱》,湖北随州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明信舒淳英,铭启胜乾贵。”

秦氏家谱文献全国各地的秦姓诸支多有家谱,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遭受战争、灾害和人为的损坏,许多珍贵的家谱资料遭到破坏,难以为续。

文献: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初稿。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练川秦氏宗谱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泗泾秦氏宗谱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秦氏支谱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洞庭秦氏七修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水秦氏宗谱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定阳秦氏宗谱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临海后街秦氏宗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荆南秦氏族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秦氏族谱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曲江秦氏家谱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西秦氏宗谱十三卷,首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西秦氏家谱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秦氏族谱不分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秦氏族谱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四川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东黄堆秦氏族谱六卷,民国二十四年修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益阳秦氏四修族谱十四卷,(民国)秦臻康主修,194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沅江秦氏四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秦钟运等主修,193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氏通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秦武燮主修,1921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合川市四川秦氏联宗大谱不分卷,(现代)秦定光等修,1998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秦瀛纂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秦兰枝、秦尧曦等重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残本)、日本、美国。

江苏无锡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秦光磊、秦敦世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陡门秦氏宗谱十卷,(清)秦世镕、秦世铨编,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跋)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浙江慈溪慈水秦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秦近水纂修,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秦祖泽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美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氏族谱不分卷,(清)秦启烶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秦氏石研斋手抄本。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美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清)秦基续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石印本二册。注:秦金鉴首辑於咸丰元年。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常山定阳秦氏宗谱三卷,(民国)秦新喜、金淘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本(序)。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龙尧乡棋盘山村。

浙江临海後衔秦氏宗谱不详,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现收藏在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安徽潜山秦氏族谱十四卷,(清)秦延奎等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木刻活字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舒城秦氏族谱二十一卷,(清)秦斗斋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义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霍山秦氏族谱二十五卷,末一卷,(民国)秦铮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北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秦玉田等八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继述堂木刻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美国。

湖北咸丰曲江秦氏家谱二卷,(民国)秦秀彰、秦秀选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咸丰县档案馆。

湖南宁乡秦氏三修支谱,著者待考,今仅存第二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秦氏四修支谱九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第五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秦氏四修支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秦承基纂修道光五年咏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锡山秦氏后双考征文汇录,(民国)黄龙骧撰,民国九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陡门秦氏辛西宗谱补遗五卷,(民国)佚名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秦光磊纂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兹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秦祖泽纂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秦氏族谱二十五卷,末一卷,(民国)秦峥纂修,民国十三年敦伦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歙县莘野秦氏宗谱,秦吉曜等修,清光绪三十年培德堂修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秦氏支谱,(民国)秦孟秋等修,民国十年天水堂梓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泾川秦峰程氏宗谱十四卷,(清)程家恭修,清乾隆四十二年木刻活字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水南秦氏宗谱,(清)秦万和等纂修,清光绪元年世德堂木刻活字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县秦氏宗谱,(清)秦佩等纂,清嘉庆九年永德堂木刻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清)秦锦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永烈堂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亭泗泾秦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秦钟骏纂修,民国六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